近日環保部對山東凱馬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和山東唐駿歐鈴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開出罰單,總計金額達3800多萬元。這是環保部在十九大以后開出罰單,也是環保部對車企開出罰單。
據介紹,山東凱馬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輕型柴油貨車排放超過標準,另外生產的重型柴油貨車的OBD系統功能檢測不合格,污染控制裝置弄虛作假、以次充好,并且冒充排放檢驗合格的產品出廠進行銷售,被處罰達3170多萬元的罰款。另外一家企業生產的輕型柴油貨車排放超標,被罰700多萬元。
此次重罰是2018年的罰單,早在2014年,河南、河北、海南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標稱“國四”排放標準但實際“尾氣排放不能達到標準”的輕卡汽車開出罰單。據了解,自2013年11月~2015年1月,河南、河北、海南等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累計罰款290多萬元。
而根據我國《產品質量法》第39條“銷售者銷售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之規定,但是很多企業還是冒險生產,藐視法律之權威。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作為環保行業蓬勃發展的一年,我國的大氣治理政策井噴式爆發,同時也是我國大氣治理顯著見效的一年。2017年史上規模環保督察,十九大關于打贏藍天保衛戰,“2+26”城市部分工業采暖季實施停產、限產,《環境保護稅法》施行等舉措,都是旨在治理環境,還我們藍天白云。
今后三年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會減弱。那么企業怎樣做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為綠水藍天做出貢獻呢?有業內學者指出,一是調整產業機構,淘汰落后產能;二是調整能源結構;三是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四是調整運輸結構,減少公路和貨運比重。
譬如中德重工,作為傳統的礦山設備制造廠家,調整生產線,淘汰一些產能低、人工成本高的生產,開啟自動化生產模式,生產出一系列效率高、污染少的設備,為凈化礦山作業環境做出貢獻。
轉過身,拉起手,可能會海闊天空,為空氣改配方,讓空氣變味道。不僅需要處罰,更需要每個企業每個人的行動。讓處罰落地,污染會變成過去式,成為一段時光的背景、符號和記憶。
免費提供設備報價、方案設計等服務,歡迎您隨時咨詢我們將第一時間給予回復!
0379-67399999